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代的步伐一日千里。转眼间,《体育学刊》第4期又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本期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为了适应体育科研事业的飞速发展的形势和满足广大读者与作者的强烈要求,经上级比准,《体育学刊》从下半年起,将双月刊改为月刊,就是说本期是改月刊后的第一期。对于《体育学刊》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对于广大读者、作者来说,这是难逢的喜事。
改刊后,每期刊登的论文虽然少了几篇,但刊物的信息量并没有减少,因为文章的内容更为精练,更加符合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
本期共刊登论文32篇,还是设8个栏目,有关“学校体育”的内容占了大头,共有11篇,约1/3。“科教兴国”、“科教兴体”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反映学校体育的研究成果、报道学校体育改革的进展,既是《体育学刊》的主要内容,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任。为此《体育学刊》还将开辟栏目,专门邀请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为专栏撰写关于学校体育改革方面的文章,发表高见。为推动学校体育改革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如果您感兴趣,欢迎您的加入。
本期头版头条,是北师大知名体育教育专家毛振明教授《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表准〉的建议》下篇,作者继续就“教育内容的规定性、评价、文本内容与形式”几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建议。所有这些,都涉及各级、各类学校执行《课程标准》的实际问题,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与成败,关心学校体育教育的同志,有必要认真读一读。
华南师范大学张细谦的《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也是一篇关于学校体育教育方面的好文章,作者把“实施策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讨论,提出,我国体育课程的实施应该在继续坚持自上而下策略和忠实取向主流地位的基础上,适当发挥其他策略和价值取向的补充作用;中观策略要强调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与技能提高的实际效果,要注意同时重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微观策略则要关注各地区、学校课程情境的差异,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该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值得一读。
本期还刊登了两篇具有很好哲理性和思辨性的论文,一篇是山东大学王学锋的《身体教育与竞技体育的哲学思考》,作者从哲学的视角,对身体教育与竞技运动进行探讨,明确指出,身体教育与竞技运动分别是科学理性和个体自由精神的产物,是西方哲学文化的内核和两种元精神。在教育环境下,切实加强身体教育与竞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那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发表出来就是为了与同行探讨,但必须指出,该文观点明确,论证清楚有力,非常得体,是篇好文章。另一篇是衡阳师范学院贺杰等的《运动科学的分子研究——何处是归途》,该文被放在“运动人体科学”栏目,实际上它不是通常的人体科学实验研究,而是对“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全文充满辨证观点与逻辑思维,且文字平和、通顺,语言诙谐、幽默,很引人入胜。
另外,中国矿业大学王朝军等的《奥运会承办国后奥运竞技体育体制研究》、华南师范大学赵炳南的《“人文”释义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价值》、华南师范大学陆作生等的《解读日本体育课程的放松身体运动》、安阳师范学院贺亮锋的《学生对体育教师性别偏见的实验研究》等论文中,或有新观点、或有新内容、或有新方法,读后都备受启发。好文章还很多,但各花入各眼,就不罗嗦了。 (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