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金秋十月,《体育学刊》2006年第6期出版了,很快将与读者见面。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春播夏锄,整整忙碌了一年,现在正迎来收获的季节。《体育学刊》是专家学者的学术园地,他们在这里播撒文化和科学的种子,培育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繁花硕果,也到了收获的时候,让我们共同享受这丰收的喜悦。
《体育学刊》2006年第6期,值得一读的佳作不少,既有名家的大作,如华南师范大学卢元镇教授的《东西方文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运动》、河南师范大学何敏学教授的《“非典”前后城镇居民的体育行为》等;又有中青年学者的力作,如吉首大学张小林的《“绿色奥运”理念下构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绿色调控体系》、华南师范大学陶卫宁的《大型体育赛事的负面旅游效应》、军事体育进修学院李艳的《对2006年足球世界杯媒体竞争的反思》、陕西师范大学马连鹏的《现代足球的民族文化与中国足球的文化缺失》、苏州大学张宗豪的《日本的健康促进运动对我们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李志朋的《基因兴奋剂的研究进展》、西安体育学院李山的《高水平女子撑竿跳运动员的大周期力量训练分期》等。上述佳作都值得一读,从中可以吸取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知识营养,大有裨益。篇幅所限,就不予细说,留待读者亲自细读品味。这次特别要给大家推阶的是本期“研究生论坛”栏目的一组文章。
“研究生论坛”栏目,是为培养体育科学研究后备人才而专门为年轻学者开设的学术平台。自该栏目开设以来,每每有不同一般的好作品面世,尤其是本期该栏目上的几篇文章,都有相当的水平,其特点可以用“新、实、精、顺”四个字来概括。新者,创新也。文章的选题都能紧跟时代的脉搏,瞄准当前体育学科研究前沿的至高点,敢于探索少被前人涉猎过的领域,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论点。如“全球化与我国体育学科建设”、“体育的自然内在价值”、“中国体育现代化精神资源”等,都是揭示体育学科深层本质特征和理论基础的课题,
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实者,真实也。这既是论文的本质,也是作者做学问的态度。文章既不夸夸其谈,又没矫揉造作,更没有不懂装懂,按照自己熟悉的专业和掌握的知识研究问题、撰写论文,正因为真实,所以文章就有说服力,就吸引人。精者,精练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拖沓、不重复,有如春雨,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该栏目5篇论文,每篇不超过3个页码,实属精练!顺者,通顺也。写文章除了要有好的内容外,最重要就是文字通顺,没有语病、没有逻辑错误、没有错别字,而且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谋篇布局要合理,不臆造概念、词语。该栏目的几篇文章写得就比较通顺,很有可读性,值得年轻的学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