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2005年即将过去,《体育学刊》2005年的最后一期也已出版发行。在年终卷的各栏目中均有不少佳作发表,以此作为献给一年来热情关心与支持本刊工作的读者年终的礼物。
在本期“探索与争鸣”栏目中,福建师大体育科学学院黄汉升等的论文“《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解读”值得一读。该文较为详细、准确地对《纲要》颁布的背景、意义以及高等体育学校体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评价和教学基本条件等进行介绍与分析,这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对《纲要》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执行很有裨益。另外,在“体育社会科学”栏目中杨晓生等的“中国体育现代化探析”、邓星华的“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价值的重构”、张芳芳的“体育仲裁协议的法律特征思考”、林华等的“竞技运动恢复中的社会性恢复”;在“运动人体科学”栏目中谢雪峰等的“运动处方教学对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民族传统体育”栏目中韩志芳等的“古希腊体育的历史功绩”;在“高等学校体育”栏目中,杜晓红等的“当代大学生的身体自我特点”等论文,都算上乘之作,其共同的特点是论文的内容有新意,提出新的见解与方法,得出新的结论,而且文字流畅、通顺,论述条理、清楚,读来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内容的创新性和文字的可读性,是对优秀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本期特别要推介的佳作,是“中小学体育”栏目中,广东省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学吴宏健的论文:“新一轮体育课改带来的困惑和误区”。该文并非什么宏篇巨著,也非重大研究课题,从内容上看更没有讨论重大的理论问题。那为什么要推介它呢?首先,该文通过自身参与小学体育课改革的实践,发现并总结第一轮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不但真实,而且中肯、得体,让人口服心服,虽理论上没有重大建树,但给人深刻启发;第二,论文谋篇布局十分得体,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且文字通顺流畅,格式体例规范,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能写出如此水平的文章实属难能可贵;第三,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对于体育(身体教育)更是如此,我们的革命领袖毛泽东一贯提倡青年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邓小平更是倡导体育要“从娃娃抓起”,但“知易行难”,小学常常成为体育被遗忘的角落,缺经费、缺师资、缺场地,成为开展小学体育的拦路虎,加上“应试教育”的通病,小学体育更是雪上加霜,我们肯定吴老师的大作,就是要为小学体育课疾呼,以引起社会的重视;第四,《体育学刊》向来重视中小学体育,特辟“中小学体育“栏目,提供给中小学体育老师施展拳脚的园地,可惜来稿不多,好稿更少,我们推介吴老师的作品,目的就是起示范的作用,小学校老师同样能够写出好文章。
最后提出该文的一点瑕疵:论文的题目可能引起误解,体育课改带来“困惑”是可理解的,但带来“误区”就不太合理。如果把题目改为“新一轮体育课改带来的困惑和认识上的误区”,可能会好些。
(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