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争鸣
体育跨国史的理论与方法
——兼与体育全球史比较………………………………………………………茹亚伟,曾允菁,刘波(1)
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维特征、设计逻辑与实践指引
…………………………………………………………………………………………… 于素梅,陈蔚(10)
幼儿体育:体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的双重厘定………………………………………………… 谢松林(17)
体育人文社会学
身体转向:太极拳对儒家天人观的具身认知……………………………………… 常朝阳,杨黎明(25)
“书籍之路”与东亚武籍交流…………………………………………………… 蔡艺,谭飞,唐群(31)
清抄本《重修少林正传》考述…………………………………………… 马廉祯,冯进勇,佘丽容(37)
中国体育包容性发展的国际实践…………………………………………………… 邱继旺,梁朱贵(44)
从空白到反推:广东冰雪运动历史演进的文化审视……………………… 陈三政,袁青,胡永红(50)
全民健身智慧化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进路……………………………………………… 冯振伟,田丰(57)
“双减”政策下体育培训产业价值链转型升级研究……………………………… 李湘浓,修文丽(64)
匹配唤醒观众对体育赛事赞助品牌购买意向的影响
——以上海ATP 1000大师赛现场观众为例…………………………………………… 段艳玲,刘兵(71)
标志性体育赛事提升澳门城市形象的路径研究…………………………… 黄振鹏,郑骋,谭富强(79)
社会支持对城市空巢老人身体活动的影响
——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与互联网使用的调节作用…………………………………………… 谢劲(85)
国外身体素养测评工具的共性分析与构建启示…………………………………… 邹玉铎,何泉涛(93)
中西方户外运动项目分类对比与启示………………………………… 陈昆仑,牛笛,赵杰,董范(99)
学校体育
基于程序正义的学校体育协同育人目标定位及制度保障………………何劲鹏,杨伟群,赵家庆(105)
云南大学“体测不合格不能毕业”改革实践研究
………………………………王宗平,李国忠,夏文,陈恒兴,丁轶建,段连丽,刘正之,黄静(112)
我国体育教育实习教师表现性评价范式与行动方案的确立………………………张丽军,孙有平(118)
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视域下的“大单元体育教学”…………………张以,赵晓丹,毛振明(127)
“教会、勤练、常赛”的生成背景、基本内涵与实践审思…………………………李军,刘世磊(134)
新时代卓越体育教师责任担当阐释…………………………黄依柱,黄蓝紫,谭飞,刘丽,祝娅(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