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部分学术期刊存在种种乱象,扰乱了学术空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对此,学者指出,推进学术发展,匡正学术风气,学术期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日,一则披露云南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文学杂志《大家》非法出版“理论版”并以此敛财的消息,再次引发公众对期刊界乱象的关注。类似现象其实也存在于学术期刊之中。
在人类现代学术史上,学术期刊的发展水平,是一个时代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时代认知能力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始终是学术进步的重要引领者、推动者和见证者,在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学术期刊阵营不断壮大,办刊理念日趋成熟,学术影响渐趋深入,在学术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一些重要的学术期刊已经赢得并在持续获得重要的国际学术影响,倡导并在着力推动中国学者与国际学术界展开平等的、有尊严的对话。
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一部分学术期刊也存在种种乱象,扰乱了学术空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对此,学者指出,推进学术发展,匡正学术风气,学术期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术期刊乱象纷纭
学术期刊存在的诸多乱象是期刊异化的产物,严重败坏期刊自身形象,玷污学术风气,令学者深感忧虑乃至愤怒。
乱象一:买卖版面。
此前的报道中,本报记者调查了论文代写代发现象(见本报第322期A02版)。这些代写代发行为都和一批与期刊有“业务往来”的中介有关。
记者发现一家在长春注册而“编辑部”设在济南的学术刊物。经过接触后记者了解到,济南的“编辑部”是一家论文中介公司。当记者询问通过中介投稿发文与一般的论文投稿有何不同时,中介的工作人员回答道:“肯定比你自己投稿要顺利得多,因为我们有合作关系。你自己投稿未必被录用。”在记者收到的各种征稿邮件中,有的刊物表示,只需每页200元的“编辑费”便可刊发论文,且稿件排期肯定在今年12月之前。
经调查,记者发现买卖版面的期刊通常是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学报,作者一般为在校生和有论文发表硬性指标的高校教师。一位曾在此类刊物发表过论文的学生坦言,交费发文实为迫不得已。读书期间若未在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常被视为学术研究能力低下。但自己给刊物投稿往往没有发表机会,为了能发表论文,只能“自掏腰包”。
乱象二:违规增刊。
违规增刊已成为一些学术期刊的牟利手段。虽然众多学术研究机构已明确宣布不再将增刊论文作为学术考核标准,但是这类刊物仍有生存空间。
记者发现,一家学术期刊打出了今年第3期增刊征稿的启事。启事中明确说明,增刊论文在中国知网等学术文献数据库中无法检索到。记者拨打编辑部电话,表示想在增刊上发文章,并询问还能否赶上这期增刊。期刊编辑告诉记者,今年10月将要出版本年度的第4期增刊,“如果有论文可以照着那个发表”。记者又称,想抓紧时间评职称,能否在正刊发表。编辑回答道,正刊与增刊有巨大差别。正刊的编辑审稿要严格很多,与增刊完全不同,比较现实的做法还是选择增刊。
乱象三:页数增多,文字变少。
学术期刊的另一乱象是刊物“变身”,页数增多、厚度加大,但论文字数被压缩,甚至每篇“瘦身”到只有1—2页的篇幅。
这种现象也被认为是期刊界学术腐败的症状之一。因为如此小篇幅的文章很难充分表述作者的学术观点。但对期刊来说,此种发刊方式可为其带来丰厚收入。有学报曾一次发刊达500多页。对此,学者认为,个别学术期刊的不正常“厚重”显然与学术水平无关。
一位曾想向这类刊物投稿的年轻学者告诉记者,与其论文被淹没在此类期刊当中,不如好好修改,投向权威性更高的刊物。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讨论问题,而非生产“快餐化”的学术成果。
乱象四:“假刊”牟取暴利。
2008年,媒体爆出海南教育期刊社旗下的《新教育》被“克隆”,犯罪嫌疑人从1400多名教师处骗取了数百万费用。一时间“克隆期刊”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有学者指出,此类曾经较为猖獗的期刊可以被称为“假刊”。在这种期刊“克隆”狂潮中,教育类期刊成为“重灾区”。
针对“假刊”,多位教师发表了如何鉴别真假期刊的文章。记者找到一家有“克隆”嫌疑的学术期刊,以发表论文为名进行咨询。编辑告诉记者,不存在“假刊”,只是刊发论文的要求略有不同。但是,刊物的要价并不含糊。
乱象五:虚假引用提升知名度。
为扩大知名度,某些学术期刊采取的“最佳方法”是增加自己刊物的被引用率,特别鼓励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数据库的作者引用其文章。学者指出,此种引用制造了学术假象,使学界产生虚假印象,认为该刊学术水准较高。
一位网友以“期刊学术不端行为史上悬赏最高的非正常引用:500元/次”为题,指出一家学报为了提高引用率,以每条500元的价格,“鼓励”作者在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发表引用该刊的论文。
按照此线索,记者在网上发现这是一家高校期刊编辑部发出的奖励通告。记者连线采访,编辑表示设立该奖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学报宣传。当然,如此做法也会产生一笔较大的支出,但确有回报。
转型中的期刊界要以学术为本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指出,长期以来,学术出版业内“论文买卖产业化”、“靠收取版面费牟利”、“非法期刊经营”等问题造成的研究滑坡和大量学术泡沫,给科研诚信和学风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学术期刊不可避免地遭遇市场经济影响。市场化的办刊道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如果强行推动,则会造成正常办刊处境困难、办刊者单纯“向钱看”、刊物学术质量下降、办刊人员思想不稳定等弊端。但也有专家认为,这类乱象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市场,主要与个别刊物、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堕落有关。
不良的学术生态对学术期刊的影响不容低估。学术浮躁、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异化、学术腐败等形式,给学术期刊的外部发展环境、学术创新性的把握以及编辑的职业操守等带来较大影响,甚至产生寻租行为。《北京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刘曙光认为,学术期刊的失范实际上折射的是整个学术生态的恶化,而改善整个学术生态任重道远。
专家特别强调,无论何时,学术期刊先姓“学”后姓“刊”,学术性一直是其生存的根本和生命力所在。在市场化潮流中,学术期刊更需要坚守责任,守望学术。
完善学术期刊的创办和退出机制
治理学术期刊界乱象,除了开发与完善检测技术手段外,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学术自律,如完善学术期刊的创办和退出机制,加强其独立性。学者认为,这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学术界和公众的长期努力。
由沈阳领导的“论文非法交易现象深度调查与根治对策”课题组提出,学术论文灰暗行为的发现和治理是一项社会工程,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控。该课题组就在采集与分析海量数据时遇到了困难。
多位学者认为,治理、清除学术期刊乱象,最主要的还得依靠学术期刊自律。学术期刊需要明确学术追求,确立自身发展规划,提高编辑学术修养和道德水准,遵守编辑流程规范,加强与审稿专家的交流,共同对论文质量严格把关。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优秀学术期刊的扶持力度,加强专业化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使我们的优秀学术期刊办得有尊严、有品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